清明祭祖,緬懷先賢。4月5日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,淮安外國語學校濱河校區舉行以“慎終追遠,傳承文明”為主題的清明節系列教育活動,本次活動旨在用文明祭祀的方式追思先人的養育恩情,表達對先人的深切懷念。4月4日早晨,濱河淮外各班級召開“清明節——追思中的家國情懷”主題晨會。
一、了解清明文化,知曉節日習俗
晨會課伊始,班主任老師就為同學們講述了清明節的由來,于此日祭祖掃墓,是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。同學們還學習了有關清明節的詩詞名篇,在熟悉傳統文化的同時豐富了文學修養。
二、傳承民族精神,弘揚優良傳統
感恩和行孝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,對我國當今構建和諧社會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。懂得感恩和行孝對學生的成長教育十分重要。晨會上,通過追思先人的養育恩情、弘揚先賢的精神品質、謳歌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精神,表達對先人、先賢、先烈的深切懷念和無限哀思。同學們在故事中感受到了先輩們創業的艱辛,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
三、倡導綠色理念,爭做文明使者
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,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祀先祖的重要日子。但由于傳統的祭祀多采取上墳燒紙、燃放鞭炮等方式,不符合當今“綠色祭祀”的理念,因此本次班會還向廣大師生發出“文明祭祀、綠色祭祀”的倡議,積極向全校師生和廣大學生家長宣傳環保、綠色祭祀的理念。引導廣大師生及家長移風易俗,從簡祭祀,破除祭祖焚燒紙錢、燃放鞭炮等陳規陋習,樹立現代文明意識,形成文明祭祀的新風尚;引導學生過一個安全、文明、綠色的清明節,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播撒“綠色清明理念”的文明使者。
濱河淮外注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,學校每年都舉辦包括踏青節、風箏節在內的“四季八節”活動,同時還舉辦了以春節、元宵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、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,全面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。